方舟子打假

百科  更新时间:2025-03-30 22:06:51

第24期:新时期助长迷信的新因素[网友评论]・方舟子・

方舟子打假

(2003年9月19日中国科协“捍卫科学尊严、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论坛第十次研讨会书面发言稿)

近几年来,随着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和普及科学知识成为中国全社会的共识,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迷信猖獗的局面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例如,在八、九十年代一度非常盛行的人体特异功能,实质上就是一种迷信,现在已受到相当充分的揭露,已没有了市场。但是这种改变还只是局部的,并不是根本性的,而且在一定的环境下,还可能再度猖獗,这次萨斯流行期间迷信也跟着流行,就是一个例证。

我比较关注国内的新闻出版界。宣扬迷信的书籍仍然充斥着国内的图书市场,而且往往被当成是“科普著作”。在媒体上,宣扬迷信的报道、言论随处可见。我只举一个例子。生物医学认为,人体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中吸收能量,如果不吃不喝,大概能维持两、三天,光喝不吃,大概能维持一周,超过了这个期限,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凡是宣称人可以长期绝食,或通过其他方式吸收能量的,都是迷信。但是,今年6月以来,我在中国主流媒体上见到至少有三篇报道宣称人可以不食(详见方舟子《古今中外“不食”假新闻》)。

甚至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来凑这种热闹。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原本从事的是物理化学研究,现在却研究起“佛教认知科学”,原因是他相信藏传佛教的修炼方式能够产生现代科学所无法解释的巨大的生理变化,其中包括在修炼期间“吃石头磨成的粉,闻周围野花的气味,就能够吸收营养了”。(详见方舟子《院士也迷信“不食人间烟火”》)

在大力发展、普及科学的时期,迷信仍然盛行不衰,除了传统的、旧的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期产生的一些新的因素。这包括:

一、知识界流行反科学思潮,为迷信提供理论基础。在当代西方思想界有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特征之一是反科学,鼓吹“文化相对主义”。他们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把科学知识当成是主观的“社会建构”,其极端者认为科学和迷信没有本质区别,没有高低、真假之分,把科学当迷信,或把迷信当科学,把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丑化为“迷信科学”,甚至把科学当成帝国主义、西方文化侵略、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加以批判。这股思潮在西方思想界其实并非主流,但是对中国知识界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受其影响,中国知识界也以反科学为时髦,并通过媒体和课堂,在社会上和校园里也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有的反科学主义者是以科普人士、科学传播人士的面目出现的。例如,在北京大学有一个科学传播中心,却很少见到他们真正传播科学,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如何反思科学的害处,要人们怀疑、警惕科学,并为迷信打抱不平。该中心的几个主要人物近来都散布了许多反科学、宣扬迷信的言论(参见附录)。

二、教育界缺乏无神论教育。在朱清时院士宣扬迷信的言论遭到批评之后,一些中国科大的师生为他做了激烈辩护,有的认为中国应该加强对所谓“超心理学”的研究,而朱院士正是开路先锋;还有许多人则干脆斥责唯物论浅薄可笑,科学研究应该超越唯物论,否则就是科学主义云云。做为科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承认科学研究以唯物论为基础,以无神论为前提,把它们视为浅薄,这是很令人吃惊的。在中国大学的哲学教育中,无神论往往只是被当成简单的教条,缺乏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普及无神论不可避免地要批判有神论和宗教,但是有许多人,特别是负责人员,错误地把对宗教的批判当成是侵犯宗教信仰自由,而加以制止。这就导致了有传教的自由,却没有针锋相对地批判宗教的自由。宗教与迷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理直气壮地宣扬无神论和批判宗教,是不利于破除迷信的。

三、新闻界在放宽言论尺度之后缺乏自律。近年来,中国新闻界的言论尺度越放越宽,越来越自由,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中国媒体却没能珍惜这种自由,为了迎合部分读者的猎奇心理而不惜降低自己的品味,热衷于刊登宣扬迷信的报道,在主流媒体上也是如此。受到批评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改正,而是如何掩盖错误、打压批评。大报的小报化倾向,是当前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弊病。西方国家的言论自由程度无疑是更为宽大的,但是他们的主流报刊却基本上不会刊登宣扬迷信的报道,像前面列举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假新闻是不会在大报出现的,这是顾及自己的大报声誉而采取的自律行动,是值得热衷于刊登这类报道的中国主流媒体学习的。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科学理性必须成为知识界、教育界和新闻界的主流,破除迷信也必须成为共识。如何有效地抗击反科学思潮、加强无神论教育和督促新闻媒体自律,需要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附录: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要人物反科学、宣扬迷信言论摘录

“正象不能把‘科学’做为一种修辞,‘科学精神’也不意味着价值评判。

科学精神不一定都是好东西。”“只有吴稚辉提出了,那是一种什么科学人生观呢?这就是‘漆黑一团’的宇宙观,‘人欲横流’的人生观。”“显然,没有人会认同‘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放原子弹、做核试验’,但其方法还真是科学的。希特勒手下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如何高效的毒死犹太人和高效的焚化犹太人的尸体,他们确实很讲科学方法的。”(吴国盛《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在北大哲学文化节开幕式上的发言》)

“科学在带来福音的同时,也造就了危害人类的魔鬼。”(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

“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十分敬畏自然,比如,印第安人非常相信自然神;云南纳西族也有个‘署’的概念,村民如果砍树,需要先向神请示,树不是不可以砍,但不能乱砍,要记着如何偿还。这种信仰是因为当时、当地‘不发达’,原始宗教信仰在起作用,从我们‘文明人’的角度看那是愚昧无知。但换一个角度,那未必不好,他们对大自然的那种尊重值得我们文明人学习,愚昧的是我们。”“坚强者最脆弱,文明者有时也最愚昧。”(刘华杰《敬畏:我们对自然的一种态度》)

“在藏区还经常看到朝圣的藏胞。他们不断地俯下身去,让自己的身躯与广袤的大地合为一体。五体投地!这是一种伟大的身体语言,使人得以与神灵对话,与苍天对话!并在这样的对话之中,使人自身获得了神性。而这样的语言,在城市里的汉民族之中已经集体消失了。……我无法知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是否还有机会,被虔敬的灯盏照亮,并点燃。我曾不只一次地为生活在科学时代而自豪,就像我曾不只一次地为生长在毛泽东时代而骄傲,我也曾不只一次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些拜祭的人们,怜悯他们的无知与愚昧。而当我意识到我所缺少的,却发现那是我不可能拥有的。离开藏区不久,我那微弱的灯盏便迅速熄灭了。这使我知道,即使在拉萨,它也是被周围的灯盏照亮的!”“现代汉语中的天已经蜕化成天空,即使某些化石词语还保留着神秘的形而上的余味,人们也视而不见。我们失去了表示虔敬的动作,也失去了虔敬的心灵,因为我们失去了虔敬的对象!”(田松《雨神带不走的》)

“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比如鬼神、星座,对于很多行为,比如烧香、念佛,是否是迷信,不可一概而论。”“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这种对科学的信念与一位农妇坚决地相信菩萨的保佑,哪个是迷信,哪个是科学?”“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之类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当然是迷信。只有被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才能够并且敢于剃光一个个山头,并把这视为对自然的征服。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使人战胜了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过于迷信了呢?”(田松《科学的迷信与迷信的科学》)

调查您同意方舟子的观点吗?同意不同意 

声明:本文中的观点属原文作者所有,搜狐IT频道编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文中的观点。

 学术必须诚实,新闻必须真实,网络必须踏实。他们都应该与虚假无缘。如果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不管地位多高,名气多大,我们都要揭露他。

查看更多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4运势 测终身运 星座配对 姓名配对
已出生未出生
【方舟子打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xz.zidianfy.com/xingzuo_75040/
百科推荐
热门百科推荐
付费后即可复制当前文章
《方舟子打假|百科-字典翻译星座网》
限时特价:5.99元/篇原价: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