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是一个让人赞美的字眼。千百年来多少痴情人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或凄婉或欢喜的爱情故事。古时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天仙配》无不和痴情有关。他们的痴情都是两心相映,为了和命运不屈不挠抗争的痴情,他们的痴情是伟大的。当然再怎么伟大也只是传说,是穷人一个美好的愿望,祈求上天能让老老实实干活、踏踏实实做人的穷孩子、苦孩子也有高品质的生活,也有高品质的爱情。这不,上天就掉下一个个仙女,而且专往苦孩子身边凑,躲都躲不掉。就如一乞丐正靠在墙角悠哉悠哉的捉虱子,“呱叽”天上突然掉下一馅饼,正砸在他怀里,可能吗?可能,不过这种馅饼吃了会拉肚子,坏的。让这种理想化的痴情见他的大头鬼去吧!反正我不信。
还有一种痴情是单方的,是悼念死者的。孟姜女哭长城,长城在孟姜女的泪雨中轰然倒下八百里,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我想万喜良在九泉之下也会笑醒。孟姜女可谓“痴圣”。须眉不让巾帼,唐玄宗李隆基也达到了一种境界,虽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但李隆基在“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情况下,仍能痴心不改,遍请高人,想让杨玉环来阳间见面,于是蹦蹦跳跳的皮影戏就闪亮登场。不知道皮影戏的诞生是不是和李隆基有关,如果因他而诞生一种文化,那真是功德无量的事。李隆基贵为天子,痴情的程度所达到的境界也是一般人没法比的。
苏轼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痴情人儿,但我对他的痴情持怀疑态度。毕竟有时候人的文字表达和心理感受是有一定距离的。这就象好多名人出的自传,你不能当真一样,只能说大概就这样。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为了事后粉饰。以苏轼的地位,有个三房四妾的也不足为奇。在他夫人离世十年写一首悼念诗也是人之常情。不同的是普通人没有他那种水平,也没有他那种地位,于是历史就成就了他。至于他痴不痴情就很难说了。
痴情如果获得了对方的认可,那结局多是皆大欢喜。王宝钗独守寒窑十八载,终于盼得日出,盼得花开,功德圆满,修成正果。如果痴情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多会以悲剧结束,伤害了自己,有时也伤害了所爱的人。陈世美为此上了狗头铡,背上了千古骂名“负心汉”。而秦香莲收获的也是家破人亡。
“过俭则吝,过让则卑”,爱的太过就为痴。“痴”用病字旁就说明多少有点病态。我以为玩痴情玩出一些效果的多是些“柔肠寸断愁千缕”的小女子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小男人,因为他们时常会因情而迷失自我。而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女人和大男人们,控制力相对来说强的多,极少会因痴情而迷失自我。他们身上痴情或许少一点,花边绯闻或许多一点。
痴情但不迷失自我,给自己一点调整、休息的空间。如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该放手时就放手,给曾经眷恋过的人一声真心的祝福,然后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是纸上谈兵,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实中我也腰疼,老病根了。哈哈。
爱就爱吧,给对方七、八分的爱,其余的留给自己,别迷失自我。
愿天下痴情人都能修成正果,在人生的道路上相扶相持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