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他的中文名字,他的外文名字是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出生于1770年12月16日,在1827年3月26日逝世,德国作曲家,他被认为是德国古典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浪漫派音乐的先驱,他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1770年12月17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当地宫廷的歌手,没什么作为而且非常喜欢喝酒,母亲是宫廷厨师的女儿,善良温顺,因为哥哥夭亡,所以贝多芬是家里的长子,由于生活非常艰辛,贝多芬没有上过学,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他的父亲想让他成为自己的摇钱树,所以有了让贝多芬成为音乐神童的想法,于是便打骂贝多芬,让他整天没完没了的练琴,1778年,贝多芬首次在科隆的演奏会上表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贝多芬拜风琴师尼福为师,开始学习作曲,11岁的时候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787年,16岁的贝多芬去维也纳旅行,他非常崇拜莫扎特,并想成为他的弟子,莫扎特也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贝多芬便开始跟莫扎特学习作曲,不久以后,莫扎特接到了母亲玛利亚病情恶化的消息,于是返回了波恩,没过多久,母亲便去世了,母亲去世后,父亲便辞去工作,天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父亲和年幼的兄弟们让贝多芬每天都感到很苦恼,为了养家糊口,贝多芬不得不做兼职工作来支撑这个家。
1792年7月,贝多芬到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继续深造,11月正式移民到维也纳,期间,贝多芬在音乐上的进步飞快,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即兴演奏也博得很多人的喝彩。
贝多芬20多岁的时候,他的耳疾慢慢恶化,到了26岁的时候,他的听力逐渐衰退,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耳朵就是他的命根子,失去听觉就跟死亡一样的让人感到绝望,1802年的时候,贝多芬曾经写下遗书,并考虑自杀,但最终,他坚韧的精神战胜了自己,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打算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
自从1804年开始,贝多芬创作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很多都是钢琴奏鸣曲的名作,比如《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40多岁的时候,耳疾进一步恶化,晚年的时候,贝多芬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近十年,一天,贝多芬在路上着凉了,之后他带着侄子去旅行,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好转,却不料,旅行归来,去发现自己得了肝炎,再加上他本身就有肝肠方面的慢性病,又听说侄子想要自杀的消息,导致他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虽然如此,他还是坚持创作音乐作品。
1826年12月,本来就有肝病的贝多芬又患上了黄疸,贝多芬的身体彻底被击垮了,开始卧床不起,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逝世,享年56岁,贝多芬的葬礼在3月29日举行,大概有两百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
贝多芬的一生
1787年4月,一位长相普通、身材矮小的年轻人只身来到维也纳,想拜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扎特为师,于是莫扎特就让他即兴演奏一段,贝多芬便大秀琴技,一曲过后,莫扎特被眼前神童惊呆了,立即对在场的其他人说,这个年轻人以后肯定大有成就,莫扎特的话在十年以后成为了现实,这个年轻人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在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出生,他的父亲是个酒鬼,碌碌无为,贝多芬的童年一点都不幸福,总是遭到父亲的毒打,贝多芬的父亲希望他可以成为第二个神童,这样他就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所以他每天强迫贝多芬学习钢琴,贝多芬稍有不从,便会遭来毒打,就这样,贝多芬度过了他凄惨痛苦的童年,贝多芬从小就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刻苦,所以琴技越来越高,以至于后来超过了他的老师。
12岁的时候,贝多芬就成为了宫廷的古钢琴和风琴乐师,同时肩负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在宫廷里,贝多芬很被重视,但他有着远大的理想,于是,在1787年,贝多芬去维也纳拜莫扎特为师,但不幸的是,那是他的母亲病危,贝多芬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贝多芬受了很大打击,此后五年,贝多芬一直待在波昂。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贝多芬在1792年第二次去了维也纳,此次,贝多芬遇到了贵人,给了贝多芬很大的帮助,贝多芬为了报答他,特地创作了钢琴奏鸣曲五十三献给了他。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又在海顿门下学习了一年,又向很多名师请教,在萨利耶里老师那里,贝多芬学习了十年之久。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自己的第一次音乐会,音乐会上,他弹奏了自己创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陶醉了,他也因此为名全国。
后来,他又创作了《第一号交响曲》,同年,他又创作发表了三首钢琴三重奏,此时的贝多芬不仅仅是演奏者,还是一位作曲家。
之后的五年,贝多芬又创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还有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1799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借着自己的创造力,学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这些名作都散发着生命的快乐和热情,弥漫着自由的气息,贝多芬的作品格式新颖,不像莫扎特等人对形势的要求那么严格。
正当贝多芬事业顺风顺水,名声越来越大的时候,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耳朵听不见了。
这件事对贝多芬的打击是巨大的,他怕别人嘲笑自己,所以不敢与人接触,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傲。
此时,他正在和一个17岁的女孩儿相恋,有一首作品是特别为了这段恋情而写,那就是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
为了能更好的作曲,1802年的时候,贝多芬把住所搬到了距离维也纳很近的一个宁静的小村庄,他在那里创作了第二号交响曲。耳朵上的疾病让贝多芬很受折磨,于是他写下了遗书,他在遗书中写了自己悲惨的遭遇,康德的哲学观又使贝多芬重新建立起了自信,他决定忘记自己的不幸,继续埋头苦干,他又回到了维也纳,这段时间,他灵感大发,1803年,他写出了震惊世人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他本打算把这首曲子献给拿破仑,但由于拿破仑称帝,贝多芬就划掉了拿破仑的名字,把这首曲子改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诞生了,1804年,他又完成了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1805年,他又创作了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和唯一的歌剧《费黛里欧》,这些作品真正的体现了贝多芬在音乐方面的才华,让人们了解了音乐的真正魅力,1806年,他又创作了《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08年,贝多芬完成了两部作品,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和第六号交响曲《田园》,1809年,贝多芬又创作了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贝多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感情细腻,不同常人,贝多芬将自己的想法放在了作品中,例如,第五号交响曲《命运》,贝多芬也把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融汇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如第六号交响曲《田园》,向世人展现出令人心情舒畅的乡间。
1809年,拿破仑攻占了维亚纳,人们纷纷逃难,贝多芬的经济情况很不好,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贝多芬仍然留在了维也纳,专心创作,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他完成了《皇帝》协奏曲。
《田园》和《命运》的首次演奏,在维也纳群众中并没有产生轰动,这让贝多芬有些失望,于是贝多芬想离开维也纳到德国去,但由于王子和公爵的再三挽留,于是贝多芬决定留下来,随后,贝多芬又创作了《大公钢琴三重奏》,并把这首曲子献给了他们。
法国革命后,欧洲变化很大,每个人都有了人权和自由,贝多芬也把音乐由贵族化慢慢转变成平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可谓是名垂千古。
拿破仑失败以后,维也纳又变成跟以前一样,到处都是欢快的气氛,在1812年的伤兵救济会上,贝多芬首次演奏了《第七号交响曲》和《第八号交响曲》,这两首曲子让在场的人产生了轰动,他重新获得了维也纳人民的爱戴。
1804年到1814年,这十年间,贝多芬在肉体上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耳朵听不见了,虽然耳朵听不见了,但他仍然坚持创作,发表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价值无法估计,是人类音乐史的宝藏。
贝多芬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人们根据这首曲子热情奔放的风格判断,这首曲子应该是舞蹈的象征,《第八号交响曲》是九大交响曲中最欢快的曲子,想让人们知道,人生就应该是超脱和乐观的。
1815年开始,贝多芬进入了他人生的又一阶段,此时的他正当壮年,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个阶段他创作的音乐,除了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其余都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些作品都有很深的意境。
1814年的时候,贝多芬的弟弟去世了,贝多芬不得不替弟弟养育他的孩子,再领养的过程中,他的侄子带给他很多问题,这让他很是苦恼,他没办法把自己的心放在侄子身上,甚至都不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
贝多芬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同时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经济方面也很窘迫,此时的贝多芬正在专心创作两个作品,即《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贝多芬觉得责任很大,因为《庄严弥撒曲》是为了鲁道夫而作,这首曲子要在大主教登基典礼的时候使用,为了完成这首曲子,贝多芬花费了五年的时间,1823年的时候,《庄严弥撒曲》问世了,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又首次演奏了《第九号交响曲》,贝多芬的声誉此刻达到了顶峰。
《第九号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是根据席勒的诗《欢乐颂》改编,他很久以前就有这个想法,经过了32年,想法终于得以实现,《第九号交响曲》是贝多芬人生中最光彩的一笔,给他带来数不尽的掌声。
预演《第九号交响曲》的时候,由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为他的耳朵听不见,所以演出的秩序很乱,所以在正式演出的时候,由乌姆劳夫指挥,但贝多芬仍然在舞台上,背对着全场的观众指导,演奏结束的时候,听众们很受感动,台下欢呼声和掌声连成一片,但背对着观众的贝多芬却不知道,经过了演出者的提醒,贝多芬转过身去,看到了让他感动的场面,贝多芬激动的泪流满面。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贝多芬不小心患了肝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的心灵也越来越宁静,随后,他创作了五首弦乐四重奏曲,这是贝多芬人生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事实证明,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甚至战胜死亡。
贝多芬的日子不多了,仅在1826年,他就动了四次手术,但身体一点都没有好转,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下了一场很大的雪,外面春雷震耳,贝多芬慢慢闭上了双眼,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1827年3月29日,人们为贝多芬举行了葬礼,葬礼很隆重,约有两百万名维也纳市民参加,并在弥撒的雅瑟尔教堂举行了追悼会。
作曲风格
1802是贝多芬的第一次危机,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波动很大,甚至写下了遗书,那一年,贝多芬又创作了芭蕾舞音乐《普罗米修斯的创造》,但编舞者让贝多芬颇感失望,贝多芬认为编舞者没能把普罗米修斯的英雄气概体现在舞台上,于是贝多芬就想用自己的双手来追求自由、民主和共和,用自己的双手来告诉世人,他心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的形象,于是贝多芬创作了《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贝多芬作曲的目的和海顿、莫扎特等人有很大的不同,海顿、莫扎特等人通常是为有钱人和上流社会的人作曲,贝多芬的作品则完全出自于内心,他想把自己的作品献给永恒的人民。以前,作曲家的作品虽然在众人面前演奏,但作曲者却不露面,但人们在听《第三交响曲》的时候,却明显可以感觉到作曲家本人的内心、理想、热情和人生观,虽然这种形式在当时的音乐领域不是第一次,但肯定是前几次,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交响曲会长达45分钟之久,因为这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比以往作曲家的作品要多很多,迄今为止,这部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气势恢宏的器乐作品,他不但是贝多芬创作史上的转折点,也是交响曲历史的转折点。
1818年是贝多芬的第二次危机,这一年,贝多芬与人交谈的时候必须使用“谈话册”,正因为这样,贝多芬的很多话被保存了下来。同年,贝多芬又创作了《槌子键钢琴奏鸣曲》(第29号),这预示着他新一轮创作的开始,渡过难关的贝多芬,作品的风格出现很大变化,曲风变得深邃、内敛,例如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和三首钢琴奏鸣曲(30,31和32),作品的篇幅也长了起来,例如,《庄严弥撒》和《第九交响曲》。
他人对贝多芬的评价
贝多芬对音乐界的贡献非常大,他以后的音乐家都受到他的影响。
贝多芬是伟大的,他不仅仅是个音乐家,在人生中巨大的困难面前,他的内心非常坚强,他是真正的英雄。他的灵魂是美丽的,他的音乐就是灵魂的表现。
在贝多芬之前,由莫扎特引领者欧洲的乐坛,而莫扎特的音乐,只是为宫廷和贵族而作,他的大多数作品都在正式的时候使用,而贝多芬则不这样做,他认为音乐应该是大众化的一种东西,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贝多芬的音乐更有奇异的色彩,是他伟大人格的体现,莫扎特的音乐只是冰冷的音乐,贝多芬的音乐因为有了更多的感情而变得温暖。
贝多芬一生最伟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在耳聋之后所作,一个耳朵听不见的人竟然能作曲,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更何况是这么优秀的作品,这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啊,只有像贝多芬这样可以超越人生的英雄才可以做到,对于有的人来说,命运是无法超控的,但命运却奈何不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1798年,当贝多芬28岁的时候,他的听力就开始慢慢下降,直到1827年,贝多芬逝世,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贝多芬都饱受耳病的折磨,然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在这个时期产生,最后,他的两个耳朵全都听不见了,站在舞台上背对着观众指挥,却听不见台下观众的掌声,即使这样,他仍然继续作曲,终于创造了最杰出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的思想
贝多芬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给了贝多芬很多启发,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坚信,人类应该是平等的,他崇尚正义和民主自由,反对封建专政和压迫,虽然维也纳古典音乐派别的三位有名的作曲家所生活的年代很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却与海顿、莫扎特等人有很大区别。海顿的一生受到很多嘲讽和折磨,他虽然偶尔也反抗过,但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无条件屈服,当时先进的思想和革命浪潮都不能和他产生共鸣,他的音乐和挽回自己的利益永远是互不相干的。
莫扎特在精神上受到的折磨并不比海顿少,但他勇敢的反抗,宁愿穷困潦倒,也不能忍受大主教的冷嘲热讽,虽然他的作品表面给人的感觉是欢快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但仔细听,你就会觉得,他欢乐的背后隐藏着一丝痛苦、忧郁并且伤感的情绪。
贝多芬跟他们两个人都不一样,他非常憎恶封建专制,并且还用音乐号召人们为了自由的幸福生活而斗争,在贝多芬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的都是重奏曲、歌曲和篇幅较小的钢琴曲,这些都是他在波恩的时候创作的,最初十年他在维也纳的时候,创作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例如《第三钢琴协奏曲》、《克罗采》奏鸣曲、《悲伤》、《月光》等,这段时间,他对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意识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后来,他的创作到了成熟的阶段,也是他作品发表最多的时期。
贝多芬身高167cm,肩膀很宽,肌肉发达,体型粗壮,皮肤黝黑、粗糙,脸上有很多痘疤,鼻梁很高,贝多芬长相不英俊,脸上不容易看见笑容,给人一种冷酷、苦闷的感觉,手指短,并且五个手指的长度差不多相同,手背的汗毛很长,头发多而且黑,他不打理也不戴帽子,如果大风天,他出去散步,别人会被他那火焰一般的头发吓到。
贝多芬对自己的穿衣打扮漠不关心,年轻时候所穿着的服装就很不雅致,上了年纪以后,就更不在意了,有个弟子第一次见到贝多芬的时候,觉得他不像欧洲第一大音乐家,倒像是漂流在荒岛上的鲁滨逊,贝多芬作曲入迷,不戴帽子的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经常会被认为是流浪汉而被捕,为此,维也纳市场也多次向贝多芬道歉,贝多芬的房间里很杂乱,不过,他非常喜欢洗澡,贝多芬的脾气很坏,据统计,他一生至少搬过70次家,在当时的维也纳,没有人不知道贝多芬的奇特,不过虽然如此,人们对这个伟大的作曲家还是相当尊敬的。
贝多芬不懂与人相处之道,跟任何人都很疏远,又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劝阻,在别人眼里,贝多芬就是一个狂妄的人。贝多芬几乎没什么朋友,除了真正了解他并且能原谅他的人,跟公寓的房东常常因为小事冲突,所以一年中,贝多芬总是不停的更换住所。当时有人说,贝多芬是独自生活在无人荒岛上,却突然被带到欧洲文明社会里来的人。
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曾是贝多芬的老师,但这对师徒经常因为观点不同而引发争吵,海顿十分欣赏贝多芬的才能,但他无法忍受贝多芬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孤傲的性格,因此,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分开了。1812年,德国的大文学家歌德和贝多芬在波西米亚见面,他们在一起相处了一个月之久,并且彼此对对方的印象都很好,但并没有建立正式的友谊,贝多芬非常欣赏歌德的才华,却不能忍受歌德的某些做法,一天,他们一起出去散步,路上碰巧遇到了奥地利皇后带领着一大群上流社会的官员朝着他们的方向走来,歌德不顾贝多芬的再三劝阻,立刻规规矩矩的站到了路的旁边,贝多芬对歌德说:你大可不必这样做。然而歌德不仅没有回到路上更让贝多芬忍受不了的是,歌德的脸上竟然浮现出谦卑的微笑,贝多芬此刻明白,无论自己说什么,对歌德来说都是徒劳,于是,贝多芬昂首挺胸的继续往前走,结果奥地利皇后和贵族们认出贝多芬后,竟然先跟贝多芬打招呼,并且摘下帽子向贝多芬致敬,当他们经过歌德身边时,歌德早已摘下帽子鞠躬,甚至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事后贝多芬伤心的对歌德说:你对他们的尊敬实在是有些过分了。虽然经历这件事,但贝多芬对歌德依旧是非常敬佩的,他不许别人说歌德的坏话,并曾对其他人说:为了歌德,他宁愿牺牲十次生命,然而歌德却不那么认为,那件事让歌德觉得贝多芬是不可以被原谅的,歌德对贝多芬态度非常冷漠,这样其他人感到不可理解。
根据历史的记载,贝多芬有很多的趣闻,但有些故事是纯属虚构的,例如,关于“月光曲”
的那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那是在1802年的时候,事实是,那时的贝多芬耳病日渐严重,再加上失恋带给贝多芬的阴影,在那样悲伤的情绪下,他写出了《月光》这首钢琴奏鸣曲。
一个听觉丧失的人竟然成了顶顶有名的音乐家,人们都把他看成是大英雄,很多人都用他的精神来激励自己。
贝多芬的名字
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贝多芬的祖籍是佛兰德梅赫伦,他名字中的“范”(van)字并不是德语中的“冯”(von),它不代表任何的封号,而是代表着他的家乡,贝多芬的祖父,也叫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贝多芬的逝世和死因
一天,贝多芬在路上着凉了,过了不久,他又患上肝炎,还有慢性肛肠疾病,再加上听说侄子想要自杀的消息,使他的健康情况迅速下降,一年时间内,他为肝硬化动了共四次手术,贝多芬逝世以后,有人取下贝多芬的一缕头发,有很多说法关于贝多芬的死亡原因,当时医生们都认为贝多芬死于肝硬化,还有人说贝多芬死于其他疾病,于是贝多芬的那缕头发就成了发现其死因的重要线索
后来,威廉·瓦施博士对贝多芬的那缕头发做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头发中铅含量很高,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当时多瑙河的鱼被工业废水污染,贝多芬又非常喜欢吃那里的鱼,鱼体内的铅在贝多芬身体中沉淀。贝多芬脾气暴躁,身体方面饱受腹泻和腹痛的折磨,他的死亡,都可能是由于铅过量而引起的。
贝多芬的家人
祖父:跟贝多芬同名,20岁移民波恩,是一位宫廷乐队队长。
父亲:约翰,是一名唱诗班的男高音。
母亲:马丽亚·马达琳娜·凯维利希,宫廷厨师的女儿,嫁给约翰以前,结果一次婚,并有一个孩子,但前夫和儿子都早逝。
弟弟:卡斯帕·安东·卡尔·范·贝多芬和尼古拉斯·约翰·范·贝多芬。
侄子:卡尔和珍珠的儿子。曾经想过自杀。
贝多芬的代表作
九部交响曲
C大调第一交响曲
D大调第二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C调第五交响曲 “命运”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
A大调第七交响曲
F大调第八交响曲
D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序 曲:
命运序曲
《科里奥兰》序曲
《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
钢琴奏鸣曲《悲怆》
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
钢琴奏鸣曲《热情》
钢琴奏鸣曲《黎明》
钢琴奏鸣曲《田园》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钢琴曲《致爱丽丝》
钢琴曲《月光曲》
管弦乐曲 《土耳其进行曲》
奏鸣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也叫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锤子钢琴)
附日文原文: